俗话说“睡如弓、坐如钟、站如松、走如风”,可谓保持人体健美的要诀。而用药需讲究姿势,则是为了充分发挥疗效,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。 婴幼儿患病常服药粉、药水、糖浆剂,若改用药片,可将其压碎溶化,加糖调匀,然后将病儿抱起,取半卧位,用手捏住下巴,以小汤匙盛药液,慢慢紧贴孩子的口角轻轻灌入,等孩子咽下了才放开下巴,再给一些温开水即可。 滴眼药水时,病人应仰卧在床上或采用坐位,头向后仰,眼向上看,然后用左手拇指及食指轻轻分开上下眼皮,或仅用拇指向下牵引下眼皮,使其形成一个“小口袋”,并放一棉球于下眼皮下面;右手持滴管,滴药一两滴于下眼皮正中内,眼球转动并轻闭一两分钟,使药液分布均匀。滴管与眼睛的距离约3~5厘米,替小孩滴药时距离可远些,以免碰伤眼球。滴眼后,用棉球吸去眼外药液。 心绞痛病人发作时,应立即取1粒硝酸甘油片放在舌下含化。同时,将身体紧靠在椅上或沙发上,约2~5分钟后即可奏效。若站着服用,因脑部缺血,易眩晕无力,面色苍白,甚至昏厥,造成摔伤。若卧床服用,会增加静脉的回心血流量,使发病时间延长,故以坐式服药为宜。 肌内注射时,病人应侧卧,两腿微曲,使肌肉充分放松,以利于药液迅速吸收而奏效。若站着注射,臀部肌与梨状肌处于紧张状态,不仅难于进针,而且药液也难吸收。 据调查发现,有些病人临睡前服用四环素、强力霉素、消炎痛、强的松与氨茶碱、复方新诺明、硫酸亚铁等西药,往往未过多久,因吞咽困难、胸腹部剧烈疼痛而苏醒;也有些病人晚间服用六神丸、咽喉丸、蟾酥丸、七珍丸、必效散等中成药,同样会产生毒副反应。这是怎么一回事?经用内窥镜检查探明,食道内竟有局部溃疡现象。原来服药时,干吞药片、药丸,或饮水太少,加之服后立即卧床,唾液分泌和吞咽能力均明显降低,这样药物极易黏附于食道内,或停留在食道狭窄处,以致局部溶解、渗透后,刺激粘膜,造成损害。 国外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,选用不同形状的药物,让121名病人吞服,并用荧光仪跟踪观察,结果证明,睡卧服用会导致很多药物粘着在食道粘膜上,10分钟左右,开始溶解,且发生刺激性疼痛。即使吞服胶囊,进入胃部的时间也明显延长。故卧床病人最好采用坐式,以60毫升温开水送服。一般病人服用药片,应至少饮用100毫升温开水,并保持站立姿势1分半钟,可获最佳效果 |
【大 中 小】【打印】 【繁体】 【返回顶部】 | |